你會洗臉嗎? 13種洗臉的迷思

從外面回到家,你只想趕快洗完澡攤在床上,臉隨便洗一下就好嗎?請注意,你的肌膚正在抗議,沒有經過完整、正確清潔的肌膚,不但會使肌膚失去光澤、彈性,甚至還會是細菌的溫床,一點一點在你臉上橫行蔓延,最後可能讓你每週都要找醫生。而經過仔細、適當清潔的肌膚,不僅能除去外來髒汙,甚至還可以免去後面保養的步驟,保留肌膚的純淨與自然。

但不光是用水洗臉這麼簡單,其實從膚質、洗面乳種類到適合的水溫都是其中的小細節,沒將這些細節弄對,敏感的肌膚就會“變一張臉”給你看,因為臉部肌膚是人體最脆弱的皮膚之一。想知道怎麼樣能好好照顧臉龐嗎?讓我來帶你溫故知新!

洗臉要從卸妝開始做起,要先卸除覆蓋在最外層的彩妝,才能深入清潔肌膚角質與毛孔,混和著汗液、髒污的彩妝也是容易導致肌膚生病的原因。

先卸妝:

取少許卸妝乳於手心或臉部,以畫圓的方式輕輕按摩,從眼睛與嘴唇開始卸,因為此部位彩妝通常用色較重,有的還具防水特性,可以另以配方較特別的眼唇專用卸妝液來清除。
再沾取溫水於臉上均勻地將卸妝液推開至全臉,最後用水清洗乾淨。

後洗臉:

先沾取一點溫水輕拍在臉部,將臉部打濕,接著擠一點洗面乳在手心上並搓揉出泡沫,從出油部位高的地方開始清洗,順序是:額頭→鼻樑與鼻翼→眼周→臉頰→嘴周→下巴。髮際、臉頰邊緣、下巴等容易沒洗乾淨的地方也要記得,如果有痘痘肌,則不要過度搓揉痘痘部位,輕抹帶過就可以。

舀取水以輕撫的方式洗去臉上的泡沫,不要大力地搓洗,這樣不僅不會比較乾淨還會傷害肌膚。洗完後用乾淨的毛巾輕鬆按壓臉部,將水珠吸乾即可,避免反覆擦拭,容易傷害肌膚,也盡量用毛巾或紙巾擦乾,自然的風乾可能會讓肌膚變得乾燥。

每個人膚質有差異,因此市面上洗面乳種類很多,但是不是有必要選擇使用呢?其實不一定需要,根據不同的膚質分類說明:

乾性肌膚

為容易乾燥、脫皮的肌膚。選用溫和的洗面乳即可,可以不用刻意購買「保濕型」的洗面乳,因為洗面乳停留在臉部的時間很短,吸收效果其實很有限,於洗完臉做保養的步驟再使用「保濕露或乳液」加強保濕就可以。

油性肌膚

為臉部會容易出油、長痘痘的肌膚。用一般的洗面乳清洗即可,不能使用含有過多皂鹼或洗衣的肥皂清洗,過強的清潔力反而會讓肌膚以為缺水而分泌更多油脂,過度的清潔也有可能使肌膚乾燥甚至脫皮。

混和性肌膚

通常是T字部位 (額頭到鼻子之間) 較油,臉頰部位較乾,應使用溫和的洗面乳清洗,也要避免清潔力過高的產品,才不會使兩頰因過度清潔而更加乾燥。

敏感性肌膚

容易因刺激而引起不適的肌膚,如產生紅疹、搔癢、長斑等。可以選用經專業認證的敏感肌洗面乳,清洗前注意水溫,清洗過程動作也要保持輕柔。

由此可統整不論是哪一種膚質,其實只要用一般基本的、溫和的洗面乳就可以,一昧的追求深度清潔或抗菌功能可能反而使膚況更糟,到時可得不償失。清潔完的毛孔因去除污垢後而張開,是補充營養與水分的好時機,有些人會在此時使用強調鎖水或含有特殊成分如玻尿酸的產品,但其實只要基本的保養就能達到保濕的功效。

洗後保養:

洗完後用化妝水或乳液加強保濕,油性或混和性膚質的人可以用化妝水或清爽型的乳液,較不會給肌膚造成負擔,也可以省略擦乳液這個步驟,或者是只擦在較乾燥的部位就好。

擦完保濕品後再做特殊護理,如痘痘肌可以上淨痘凝膠或醫生開的藥膏來調理、舒緩痘痘。如果是白天,可以在最後加上防曬乳。

洗臉不光是沾取洗面乳、搓揉與擦乾這些簡單的步驟,還有關於清洗時間、次數與水的溫度等需注意的小細節,而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和洗東西一樣,某些細節只要能讓最後肌膚越乾淨就越好,但其實這麼做只會造成反效果,因此以下要來矯正你對洗臉的錯誤迷思:

迷思1:不要使用卸妝乳,容易長痘痘。

不是卸妝乳會引起痘痘,是沒有卸乾淨才容易長痘痘。殘留的彩妝是導致肌膚產生狀況的常見原因之一。根據膚質有不同適用的卸妝產品,乾性肌膚、敏感熟齡肌膚適合使用“卸妝霜、卸妝油”,可乳化的卸妝油不可用在痘痘肌;混和性肌膚與油性肌膚才較適合“卸妝乳和卸妝凝膠”,化妝水卸妝力低,常會沒有辦法卸乾淨。

卸妝乳可以使用,只是要記得卸除乾淨,卸完妝後要再以洗面乳與水清洗一到兩次。

迷思2:使用含卸妝的洗面乳,省時又方便。

洗卸合一的洗面乳裡,含有分別發揮“卸妝力”與“清潔力”的兩種界面活性劑,為了能完全溶解彩妝,會添加比例較高的大分子界面活性劑,若還要做深度清潔,則又會添加較小分子的介面活性劑,好深入毛孔,在這樣雙倍的去脂力下,洗完後的肌膚會出現“緊繃、乾燥”的現象,這是副作用之一。

但如果一方的介面活性劑添加不夠多,又會造成去脂力不足,髒污清的不夠乾淨,因此還是有人提倡使用傳統卸妝、清潔兩種分開的方式就好,洗卸合一雖然省時,但還是有其不便之處。

A portrait of an asian woman washing her face on the sink

迷思3:油性肌膚要用深層清潔的洗面乳。

油性肌膚的人通常帶有痘痘肌,而有痘痘的狀況下使用深度清潔的洗面乳,如果再加上治療痘痘的藥,這對肌膚是雙重的刺激,痘痘更不容易好。許多油性肌膚的人洗臉總覺得洗不乾淨,而去購買這類洗面乳,覺得去油效果會比較好,但其實過度的清潔只會破壞原來的角質層與油脂,而越洗越乾甚至脫皮。

建議油性肌膚的人使用一般溫和的洗面乳就好,洗完再以保濕型乳液補充水分。

迷思4:洗面皂比洗面乳洗得更乾淨。

這是早期的觀念,以前會覺得洗面皂洗得比較乾淨,是因為裡面添加的皂鹼含量較高的關係,但隨著科技的發展,現在也會在洗面皂裡加上乳霜或油脂,來平衡皂的皂的鹼度,避免過度清潔。

迷思5:泡泡越多洗得越乾淨。

錯,有醫師指出,泡沫多寡與洗淨力沒有關係,有的洗面乳泡泡很多是因為添加了比例高的介面活性劑,但這也代表刺激性會增加,反而傷害肌膚。我們挑選洗顏產品要看的是“成分”,而不是泡沫多寡,含有甘油或油脂成分的洗面乳才能達到滋潤、保濕肌膚的效果。

迷思6:洗面乳塗滿了整臉就可以進行下一步。

洗面乳應該於手心搓揉出泡沫後,在沾於臉上以“畫圓”的方式“均勻”地推開至全臉,這麼做能幫助洗面乳內的小分子深入肌膚毛孔帶走較頑固的髒汙,卸妝時塗抹卸妝乳也不能忽略這步驟。

迷思7:用冷水洗臉才不會撐大毛孔。

冷水對肌膚也是種刺激,過冷的水會導致毛孔收縮導致髒污清不乾淨,但用熱水也不行,過度擴張的毛孔其內部基層的角質、水分與油脂會容易被帶走,造成保濕度下降和皮脂的問題,熱水也會使肌膚微血管過度擴張,可能造成酒糟性肌膚或敏感性肌膚。

其實洗臉最適合的水是稍微低於體溫的水 (二十~三十度) ,夏天的話一般的水即可,冬天則可以再加一點熱水讓他變溫水。

迷思8:洗完臉有緊繃感才是洗乾淨。

錯,這時代表你的洗面乳不適合,使皮膚過乾,有過度清潔的傾向。洗完臉正確的效果應該是“不油膩,也不緊繃”,應謹慎挑選洗臉的產品。

迷思9:洗澡順便洗臉。

最好不要,因為洗澡水是熱水,同迷思7裡所說的,熱水會使微血管與毛孔過度擴張而帶走皮脂底層的自然油脂,破壞平衡。若再洗頭,流到臉上的洗髮乳或潤髮乳也會因為鹼性的特性而使肌膚受到傷害,建議洗澡與洗臉要分開做。

為了清除較多油脂的身體,沐浴乳添加的介面活性劑通常會更多,但這對脆弱、輕薄的臉部肌膚來說是一大負擔,高度清潔力反而可能會使肌膚更加乾澀,甚至發癢,所以洗澡洗臉不只動作要分開,使用的產品也應該要不同。

迷思10:臉一出油就洗才會乾淨。

錯,反而可能越洗越油,次數過多也會造成過度清潔,導致肌膚因為失去而分泌更多油脂。一天最多的清洗次數不宜超過兩次,可以於早、晚各洗一次。油脂分泌較少的人,早上可以用清水清洗就好,晚上再使用洗面乳;油脂分泌較多的人,最多可以再於中午洗一次。

迷思11:臉部要定期去角質才健康。

其實不需要我們主動去角質,健康的肌膚自己會代謝,過度去角質反而還會增加肌膚的刺激,造成膚質改變(敏感性肌膚)、皮屑脫落或發炎等現象。管理角質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“保濕”,做好保濕,肌膚就不會暗沉又乾澀。

但如果仍想去角質,建議還是一周一次即可,不要太頻繁。

Woman apply paper mask sheet on face

迷思12:不洗臉或只用水洗可以護膚?

如果你是偏乾性肌膚,只用清水洗臉或用少量的溫和洗面乳是可以的,但如果你是很油的肌膚或者是上了妝的肌膚,只用清水難以帶走較深層的油脂與汙垢,應該還是要使用清潔產品來輔助清汙。

迷思13:用洗臉機洗臉能洗得更乾淨。

洗臉機雖然可以去除粉刺或較小分子如空汙微粒等的髒污,但使用上還是有很多地方要注意,如果你是乾性肌膚,使用前臉部應要充分塗上洗面乳再開始,不夠滋潤可能會使刷毛破壞肌膚,如果你是敏感性肌膚、有痘痘或酒糟性肌膚的人,就不能使用,以免過度刺激肌膚。

使用上也要注意刷毛的粗細、類型以及使用的力道,太過用力小心肌膚受損。刷頭也要定時更換,避免藏汙納垢。

看完整篇,有了解到洗臉的核心重點嗎?洗臉要注意的是,產品的挑選清洗的動作與時機,根據你的膚質挑選適合的洗面乳,其實基本上挑選原則是:成分單純、溫和不過度強調其他功能,如果曾帶回家洗,則要洗起來“不油膩,也絕對不緊繃”,洗完有清爽感,才是適合的洗面乳。

洗臉不是只用洗面乳隨便塗塗就好,也不是什麼都不塗,要畫圓並均勻地塗抹,並且注意容易沒塗到的地方,才能讓每一寸肌膚都受到足夠的清潔。不要迷信能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來清理毛孔,過冷或過熱的水都不適合,最適合的溫度是稍低於體溫的溫度。洗臉應該單獨分開,不能和洗澡同時進行,使用的產品也不應該重疊,畢竟臉部肌膚的特性與身體還是有些不同。

臉就像我們的第二生命,我們用它來社交、表達感受與顯現年紀,所以怎能不好好照顧它呢?趕快回家洗個臉檢視一下自己哪裡有漏掉,哪裡犯了小錯誤,重新拯救你的肌膚吧!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